痘痘消了,痘坑却成了钉子户,严重影响面部美观。其实,痘坑并非千篇一律,根据形态可分为冰锥型、厢车型和滚筒型三种,学会区分它们,才能对症下药。
冰锥型痘坑
冰锥型痘坑开口小,深度却极深,底部几乎缩成一点,形似被冰锥凿出的痕迹,宽度通常小于2mm,深度常超过1.5mm,可直达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。这种痘坑多因严重炎症破坏毛囊及周围组织所致,比如不注重个人卫生,皮肤上细菌滋生,引发强烈炎症反应;或是长期饮食不当,摄入过多高糖、高脂食物,刺激皮脂腺分泌,导致毛囊堵塞发炎。它常出现在额头、脸颊等部位,由于深度大,修复难度极高,一般的护肤品和浅层治疗手段对它效果甚微。
厢车型痘坑
厢车型痘坑较为常见,它呈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清晰锐利,如同一个个方形小坑,底部较平,宽度一般在1 - 4mm,深度约0.5 - 1.5mm。外伤是它的主要成因,比如挤压痘痘时用力过猛,损伤了真皮层;或是皮肤受到擦伤、划伤等外伤后,护理不当,引发炎症,进而形成厢车型痘坑。这种痘坑治疗需根据深浅程度来定,若较浅,可采用非剥脱型点阵激光结合黄金微针,均匀刺激胶原再生,填平凹陷;若较深,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后缝合,或进行自体脂肪移植填补深层缺损。
滚筒型痘坑
滚筒型痘坑相对容易改善,它呈宽而浅的波浪状凹陷,边缘模糊,底部呈圈状,宽度超过4 - 5mm,深度通常小于0.5mm。皮肤炎症是它的幕后黑手,像痤疮反复发作,炎症持续刺激皮肤,导致真皮纤维组织牵拉,形成这种痘坑。它常见于两颊、下巴等部位。治疗上,可采用微针射频紧致真皮层,或用玻尿酸填充即时改善凹陷,果酸焕肤促进表皮更新也能起到一定作用。
了解痘坑类型后,我们就能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。当然,预防痘坑形成同样重要,平时要注意皮肤清洁,合理饮食,避免挤压痘痘,让肌肤远离痘坑困扰。